• 期刊首页
  • 学校概况
  • 期刊导读
  • 投稿须知
  • 邮箱投稿
  • 在线投稿
  • 联系我们

栏目导航

期刊首页
学校概况
期刊导读
投稿须知
邮箱投稿
在线投稿

校园新闻

  • 我校荣获省教育系统第一届文明单位称号
  • 我校启动博士研究生招生综合改革
  • 我校“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走进老区开展实践...
  • 我校2015年研究生招生工作圆满收官
  • 二附院开放优质资源做实医院联盟

通知公告

  • 招标公告:2015027-安徽医科大学实验教学综...
  • 中标公示:2015015-中心广场及东西南北楼自...
  • 安徽医科大学塑钢窗维修招标公告(二次)
  • 招标公告:2015023-安徽医科大学塑胶运动场...
  • 关于办理2015届毕业生校园卡余额退款的通知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期刊导读 > 2009 > 02 > 信息摘要

人白血病-NOD/SCID小鼠髓外浸润模型的建立与鉴定

【出 处】:

【作 者】:

【摘 要】目的通过给NOD/SCID小鼠尾静脉注射白血病人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或CEM细胞系的方式,建立人白血病-NOD/SCID小鼠髓外浸润模型,并进行模型鉴定。方法将36只NOD/SCID小鼠经^137Cs全身照射270cGy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均9只,在24h内尾静脉注射的方式接种白血病人BMMNC或CEM细胞系。(1)实验Ⅰ组:BMMNC1×10^7/只;(2)实验Ⅱ组:BMMNC2×10^7/只;(3)实验Ⅲ组:CEM细胞1×10^7/只;(4)对照组:生理盐水0.2ml/只。持续观察其一般情况和生存时间,监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涂片,并应用组织病理、流式细胞术等监测白血病细胞髓外浸润表现。结果注射4~8周后,3组实验组均发生髓外浸润,成功建立人白血病-NOD/SCID小鼠髓外浸润模型。实验Ⅰ组有5只成功建立模型;实验Ⅱ组有7只均成功建立模型;实验Ⅲ组9只均成功建立模型。结论应用尾静脉注射白血病人BMMNC或CEM细胞系的方法,均可成功建立人白血病-NOD/SCID小鼠髓外浸润模型,且尾静脉注射白血病人BMMNC成模率高,生存时间长,为白血病髓外浸润机制的研究和抗白血病髓外浸润药物的筛选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模型。

相关热词搜索: 白血病 NOD SCID 髓外浸润 疾病模型 动物

上一篇:脂多糖对培养的A549细胞SP—B分泌的影响及其机制
下一篇:基因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招聘病理市场技术主管启事

        版权所有© 2010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皖ICP备11021972号-2
        地址:合肥市梅山路81号安徽医科大学内
        邮编:23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