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首页
  • 学校概况
  • 期刊导读
  • 投稿须知
  • 邮箱投稿
  • 在线投稿
  • 联系我们

栏目导航

期刊首页
学校概况
期刊导读
投稿须知
邮箱投稿
在线投稿

校园新闻

  • 我校荣获省教育系统第一届文明单位称号
  • 我校启动博士研究生招生综合改革
  • 我校“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走进老区开展实践...
  • 我校2015年研究生招生工作圆满收官
  • 二附院开放优质资源做实医院联盟

通知公告

  • 招标公告:2015027-安徽医科大学实验教学综...
  • 中标公示:2015015-中心广场及东西南北楼自...
  • 安徽医科大学塑钢窗维修招标公告(二次)
  • 招标公告:2015023-安徽医科大学塑胶运动场...
  • 关于办理2015届毕业生校园卡余额退款的通知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期刊导读 > 2013 > 06 > 信息摘要

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的实验探讨

【出 处】:

【作 者】:

【摘 要】目的体外定向诱导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ITOWmesenhymalstemcells,BMSCs)分化为脂肪细胞。方法抽取2~3岁龄雄性恒河猴髂骨骨髓,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单核细胞层进行贴壁培养,获取原代(P0)猴BMSCs后进行传代培养,并进行多向分化能力鉴定。分别取第3代(P3)、第5代(P5)、第8代(P8)猴BMSCs,实验组加入脂肪细胞诱导分化培养液,对照组加入常规培养液。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诱导3周后行油红O染色,计算脂肪细胞分化率,并比较不同代次之间脂肪细胞分化率之间的差异。结果实验抽取的猴骨髓单核细胞具有成脂及成骨分化能力,从而表明其为多能性干细胞。成脂诱导分化培养后第5天,实验组即可观察到少数细胞胞质内出现脂滴,随后胞质内脂滴数量、大小及含脂滴细胞数量逐渐增加,约3周时达到高峰,随后诱导细胞迅速出现死亡;油红O染色示脂滴呈橙红色;脂肪细胞分化率:P3(48.3±10.0)%,P5(58.7±5.3)%,P8(68.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未见脂滴形成,油红O染色呈阴性。结论脂肪细胞诱导分化培养液可以在体外将猴BMSCs定向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脂肪细胞分化率随着传代次数增加而增加。

相关热词搜索: 骨髓 间充质干细胞 诱导 分化 脂肪细胞 猴

上一篇:论文修改注意事项
下一篇: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ICAM-1的表达及意义

        版权所有© 2010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皖ICP备11021972号-2
        地址:合肥市梅山路81号安徽医科大学内
        邮编:23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