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首页
  • 学校概况
  • 期刊导读
  • 投稿须知
  • 邮箱投稿
  • 在线投稿
  • 联系我们

栏目导航

期刊首页
学校概况
期刊导读
投稿须知
邮箱投稿
在线投稿

校园新闻

  • 我校荣获省教育系统第一届文明单位称号
  • 我校启动博士研究生招生综合改革
  • 我校“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走进老区开展实践...
  • 我校2015年研究生招生工作圆满收官
  • 二附院开放优质资源做实医院联盟

通知公告

  • 招标公告:2015027-安徽医科大学实验教学综...
  • 中标公示:2015015-中心广场及东西南北楼自...
  • 安徽医科大学塑钢窗维修招标公告(二次)
  • 招标公告:2015023-安徽医科大学塑胶运动场...
  • 关于办理2015届毕业生校园卡余额退款的通知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期刊导读 > 2016 > 01 > 信息摘要

骨原发性上皮样血管肉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出 处】:

【作 者】: 李兰 [1] ; 孙晓淇 [1] ; 张铭 [1] ; 刘巍峰 [2] ; 张婷婷 [1]

【摘 要】目的 探讨骨原发性上皮样血管肉瘤(epithelioid an-giosarcoma,EA)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3例骨原发性EA进行HE及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3例均为男性,年龄39-69岁,平均55岁,病变均为多发。镜检:肿瘤细胞表现为明显的上皮样特点,异型性明显,胞质丰富、微嗜酸,泡状核,核仁明显,可见核分裂及病理性核分裂。肿瘤细胞呈多种方式排列,可实性生长,也可形成网络状、迷路状或乳头状结构。肿瘤性血管腔隙的形成及含有红细胞的胞质内空泡是肿瘤的特征性结构。肿瘤出血、坏死常见,间质中可见多少不等的淋巴细胞浸润。免疫表型:3例肿瘤细胞表达5种或至少3种检测的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CD34、FLI-1、FactorⅧ和ERG),vimentin均(+),2例CK局灶(+),Ki-67增殖指数5%-30%。本组中1例行穿刺活检明确诊断后未做手术,行化疗,3个月后死亡;2例行病灶完整切除术,其中1例随访28个月未见复发,另1例失访。结论 骨原发性EA是呈上皮样形态的血管源性高度恶性肿瘤,内皮细胞标志物检测在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热词搜索: 血管肉瘤 骨肿瘤 诊断 鉴别诊断

上一篇:胰腺组织108例冷冻切片病理诊断分析
下一篇:胃癌组织中G-CSF和G-CSFR的表达及意义

        版权所有© 2010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皖ICP备11021972号-2
        地址:合肥市梅山路81号安徽医科大学内
        邮编:230032